1.全球首批量产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在山西投运
9月30日,由华阳集团主办,华阳股份、中科海钠承办的全球首批量产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出品仪式,在山西省阳泉市举行。同日,华阳股份还与中科海钠签署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合作框架协议。
据悉,该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年产能为1GWh,由华阳股份联合中科海纳公司共同打造,主要生产圆柱钢壳和方形铝壳电芯,项目满产后,圆柱钢壳钠离子电芯将达到4000万只/年,方形铝壳钠离子电芯将达到98万只/年。
2.2022年全球储能行业仍将保持超过100%的增速,储能项目将缓解电池产能过剩隐忧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近半个月以来,宁德时代、赣锋锂业、亿纬锂能、蔚蓝锂芯、欣旺达、孚能科技6家锂电池公司已宣告大手笔扩产计划,且多数为百亿级别项目:
虽说宁德时代此次并未公布扩产项目的具体产能数目,但结合该公司此前公告的定增扩产动作,单GWh投资额在3.1亿-4.9亿元区间——若取中值4亿元/GWh计算,则宁德时代本次的140亿元约对应35GWh电池产能。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此前就曾表示,2-3年后碳酸锂等原材料或将恢复完全供需平衡;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或将达3000GWh,届时电池出货量可达1200GWh,产能将“大幅过剩”。
在国内某头部光储龙头企业中期财报交流会上,管理层提及,长期来看,户用储能与电网的友好、跟家用电器的匹配和充电桩的适配等方面软实力是关键,但中短期而言,1-2年电芯的供给瓶颈是关键。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6.1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22%,同比增长30%;其中的市场增量主要来自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5.73GW,同比增长75%。
同时,去年我国储能电池产量已达32GWh。光大证券预计,2022年全年储能电池产量将超过60GWh,同比增速接近100%;即便在原材料成本高位的情况下,2022年全球储能行业仍将保持超过100%的增速。
3.巴库斯10万吨改性石墨负极材料项目落地江苏无锡,总投资80亿元
巴库斯在江苏无锡与两家公司签订10万吨改性石墨负极材料项目框架协议,将在舟山建立改性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基地。据介绍,该项目预计总投资达80亿元,用地面积约1200亩,是未来国内材料产业集群新星地。
巴库斯表示,此次建设10万吨改性石墨负极材料基地,将以三方合作作为契机,为舟山生产基地引进先进的负极材料技术、前沿的产线工艺、更优的管理理念,为产业智能化、信息化打下基础。
4.法恩莱特年产15万吨电解液项目在安庆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5亿元
安徽法恩莱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电解液项目在安庆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5亿元,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60-80亿元。
据介绍,法恩莱特已在全国布局了五个生产基地,并规划至2025年,电解液产品产能将增加至50万吨。客户方面,法恩莱特目前已和国轩高科、瑞浦能源、星恒电源、赣锋锂电等电池企业达成了合作。
5.发改委:支持电力用户加装储能设施,积极响应分时电价、降低用户用能成本
9月29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718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指出,发改委将进一步研究加强储能设施调运和参与电力市场的政策措施,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健康发展。将支持电力用户加装储能设施,提升“削峰填谷”、综合能源管理等需求侧灵活调节能力,通过积极响应分时电价信号,推动实现高峰少用电、低谷多用电,在降低用户用能成本的同时,促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能源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政策统筹衔接,支持各地建设需求导向的新型储能发展机制,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将探索采用“揭榜挂帅”和“赛马”等方式,在电池储能技术、储热技术、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及安全等领域研究新建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
6.一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在江苏徐州开工,总投资10亿元
近日,2022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重大产业项目开工活动举行。其中,一沧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由徐州一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徐州一沧)建设运营。项目位于江苏徐州,总投资10亿元,注册资本4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主营产品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医疗设备等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制备。
7.前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287.6GWh,中国企业市占率显著提升
1-8月,全球注册的电动汽车电池总用量为287.6GWh,同比增长78.7%。装车量前10名中的中国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均呈现三位数的高增长率,领跑市场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