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铜仁市:将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区纳入“一核两区”产业发展布局
近日,贵州省铜仁市工信部在回复市政系人资环委关于《推进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时提到,近年来铜仁市抢抓新能源电池及材料行业风口,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增长势头强劲,规模不断壮大。2021年,锂电材料工业总产值144.8亿元,同比增长89.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7%。今年拟将宁德时代、新理想等多家企业纳入目标企业,进行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招商。加大科技投入研发力度,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将铜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聚集区纳入省“一核两区”产业发展布局。
2.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储能系统在解决欧洲能源危机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Maroš Šefčovič日前表示,储能系统将在加强欧洲能源安全、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和降低电价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Šefčovič日前在布鲁塞尔举行的EASE储能全球会议上发表了演讲,该会议是由欧洲储能协会(EASE)主办的一场行业活动。
他在会上的演讲中指出,“欧洲正面临着重大挑战。俄乌冲突正在推高能源、食品和其他商品的价格,正在引发供应链中断,并造成局势不稳定,有可能蔓延到欧盟经济体,引发社会动荡。”
如今,亚洲的天然气价格是欧洲一半,而美国的天然气价格约为欧洲的十分之一,这威胁着欧洲企业的竞争力,并危及对欧盟成员国的投资。
欧盟委员会将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来应对这些影响,Šefčovič呼吁欧盟各国采取统一的立场。他认为,这场危机为欧盟经济的现代化和去碳化提供了机会,增强韧性并实现战略自主,不受外部势力的影响。
他说,“储能系统将在这一努力中发挥关键作用。它将有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和电气化的整合,同时增加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通过在电力需求峰值期间减少使用成本高昂的天然气发电,储能系统将对降低能源价格至关重要。”
Šefčovič强调,在短期内,电池储能系统具有发展潜力。从长期来看,从“power-to-X”的能源技术必须充分利用当前的全球储能革命。
3.中国能源报:受电池供不应求的影响,部分储能企业已暂停接单,上半年,储能电池产量超32GWh,占锂离子电池总产量的11%
受电池供不应求的影响,已暂停接单了。”正值年终目标的冲刺关口,某储能企业高管却向记者道出无奈,“今年储能市场火热,整年都在全国各地跑项目,但眼下不得不提前收尾。”
据记者了解,自9月底开始,电池供应持续短缺,企业暂停接单的情况颇为普遍且形势愈演愈烈。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储能电池产量超32吉瓦时。2021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规模2.4吉瓦/4.9吉瓦时。按理说,产量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为何还会出现电池供应短缺?储能规模化发展在即,电池供应是否会成为行业高速增长的瓶颈?
“此次储能电池短缺是可以预见的。上半年,基于上游原材料、电芯涨价的成本考虑,一些新能源项目拖延了建设节奏。到了第四季度,为完成年底并网要求,不得不集中购买电池。有的厂商确实没货了。即使有货,数量也非常有限,出现‘价高者得’的情况。”华能清洁技术研究院储能技术部主任刘明义称。
“电池荒”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去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短缺情况从车企集体延迟交付中可见一斑,还有车企为顺利拿到电池,管理层在电池厂家蹲守一周。今年在政策的助推下,电池另一大应用市场——储能行业加速发展,储能项目数量激增,在一定程度上使供应紧张的电池问题雪上加霜。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280吉瓦时,同比增长150%。其中储能电池产量超32吉瓦时,占总产量的11%。刘明义坦言,相比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规模,储能电池的市场盘子还偏小,议价能力也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