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富士康和PTT将在泰国投资20亿美元建设电动汽车工厂
富士康和泰国国有企业PTT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并计划建立一个新工厂。工厂投资预计将高达20亿美元,初步生产目标是每年5万辆汽车,未来计划达到每年15万辆。
从2022年开始,富士康将寻求在美国、泰国,也可能在欧洲建立工厂,富士康预计将为电动汽车初创企业提供零部件并加速生产。
2、苹果公司决定独立造车 将不会依靠代工厂生产
目前,苹果公司正在恢复汽车研发中心,并开始处理电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所涉及的文件。此前,苹果公司先后与现代汽车、日产汽车、麦格纳以及丰田汽车传出“绯闻”,不过谈判均以失败而告终。最终决定独立打造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电动汽车,首款电动汽车计划于2024年量产上市。
3、持续发力,小鹏自建超充站突破400座
小鹏官方今日正式宣布,8月小鹏品牌上线超充站102座,较7月的61座猛增67.2%。累计上线超充站400座,较上月增加超百座。
至此,小鹏也成为了国内首家在高速服务区上线超充站运营服务的造车企业。
随着市场认可度的逐渐趋稳,出于成本的考虑,小鹏宣布自8月1号开始,目前已经正在交付中的小鹏车型,新增用户每年将只会享有1000度免费充电额度,而P5预订用户则继续维持原3000度免费充电额度的方案不变。
4、大众投资8,200万美元建立新电池研发实验室
大众已经德国萨尔茨吉特投资建立建立了这个研发实验室,计划自己大规模生产电动汽车电池。大众希望新的研发设施可以帮助其降低对亚洲电池制造商的依赖。该项目是大众扩大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产品阵容努力的一部分,新的实验室将成为大众全球电池研究工作的“核心”。
5、云南省加快谋划新能源电池产业 未来有望建成百吨电池材料
该省目前正在建设15万吨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10万吨电池负极材料、4万吨锂电池铜箔、3GWh储能电池等项目。未来5年,全省有望建成50万吨正极材料、30万吨负极材料、20万吨电解液、35GWh锂离子电池产能。
今年上半年,该省重点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9.1亿元,形成12万吨磷酸铁锂产能,在全国的占比提高到21%。
6、外资品牌进入“二次溃缩”期 中国车市加速“变天”
在铃木、雷诺、DS先后以各自的方式退出中国市场后,外资品牌加速了在华的“二次溃缩”。
8月主要的外资品牌在华销量均出现同比超过20%的降幅,但是我国主流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车、长城汽车、比亚迪、长安自主品牌等在前8个月的销量均超过30%的涨幅。
很多合资品牌采购供应链不够自主,受制于一线供应商的问题比较严重,从而陷入产能放空、销量下滑尴尬局面。与合资品牌集体走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主品牌的强势上攻。8月自主品牌实现零售60万辆,同比增长6%,零售份额达到42.1%,同比增8.3%。
7、长远锂科子公司拟33.39亿投建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
长远锂科全资子公司湖南长远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扩产的二期项目,建设4万吨/年正极材料生产线,项目计划2022年1月底开始建设,2023年10月投产。
8、重启香港上市,天齐锂业终于熬到了最佳再融资时机
近日,天齐锂业终于正式启动再融资。天齐锂业2021年半年报,公司总资产41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50亿元,资产负债率接近88%。
由于锂盐的价格暴涨、天齐锂业的股价大幅上涨,该公司终于迎来再融资机会。
该公司控股的澳洲泰利森所控制的格林布什矿山是全球最大的硬岩锂矿,该矿场的矿石平均品位最高且化学级锂精矿生产成本最低,同时泰利森还是世界最大的技术级锂精矿供应商。
9、多家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商登陆科创板 行业打响“扩产”抢位赛
其中主营三元正极材料的振华新材与宁德时代长期保持着合作关系。振华新材、厦钨新能等纷纷上市募资扩产。除上市募资扩产外,今年以来多家龙头企业密集宣布扩产。日前长远锂科的全资子公司湖南长远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建设4万吨/年正极材料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约为33.39亿元;容百科技计划在2021年扩充产能12万吨以上。产能密集扩张背后,正极材料企业正迎来可观的市场空间。
该项目由新华电力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控股新华电力(朔州)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3期完成,每期100MW/200MWh,建设工期12个月。